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打印

很好。

很好。

  • 据消息,Google北京办公室在几天前就已经加强了保卫力度,必须有员工下来接才准许进入,当然今天也是这样。另外,大部分谷歌中国的员工确实是在今天早晨的会议上才得知此事的。 #GoogleCN[1 hr ago]
  • 几个小时前收到了谷歌公关部门最新官方说法,刚刚看到:“我们对谷歌公司在中国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目前我们正在审视这个决定 ,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解决方案。”[2 hrs ago]
  • 大堂的鲜花 http://img.gd/mCx /via @gokeeper #googlecn[6 hrs ago]
  • 现场仍有很多媒体聚集,谷歌公关部门员工手机均无人接听 #googlecn http://img.gd/zOX[6 hrs ago]
  • 献花的人不断 #googlecn http://img.gd/Dbn[6 hrs ago]
  • 谷歌大堂保安很警惕。。。#googlecn http://img.gd/SSj[7 hrs ago]
  • 清华科技园,谷歌中国办公楼就在这里 http://img.gd/OeS[7 hrs ago]
  • 有推友在接受tve采访 http://img.gd/DbG[7 hrs ago]
  • 不知道这个标志还能在科健大厦上挂多久 http://img.gd/HXM[7 hrs ago]
  • 献花 http://img.gd/oiZ[7 hrs ago]




Google在自己的博客发表声明,他们在去年12月中期发现有很多来自中国大陆的有针对性的攻击,导致知识产权被盗。
首先,攻击并不是只针对Google,至少还有另外20家来自各行各业的公司都受到了攻击,包括互联网、金融、科技、媒体和化工等等行业,Google也提醒了这些公司,并与美国当局进行合作。
其次,Google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些攻击者的目标是人(要和谐)权活动者的Gmail帐户,根据Google的调查攻击者最后还是没有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只有两个Gmail帐户被攻陷,但只取得了有限的数据(比如帐户创建日期)和邮件的主题,而邮件内容都没有泄露。
第三,作为这次调查的一部分,Google发现大量在中国致力于人(还是要和谐)权事业的美国、中国和欧洲的Gmail用户都经常受到攻击,在Google的保护下都完好无损,但也许有用户在收到钓鱼邮件和恶意邮件后电脑会中毒。
Google再次提到自己在2006年发布google.cn是为了让在中国的人可以享受到Google的服务,Google也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审查。2006年Google曾经提到说他们会仔细监视中国大陆的情况,包括新的法律和对Google服务的限制,如果Google认为无法达到他们认为的底线,那么会重新考虑进入中国的问题。
关键的来了:Google今天决定不想再继续审查google.cn的搜索结果,接下来几周里他们将与中国政府讨论在法律框架下做一个不过滤不审查的搜索引擎!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话,Google认为这就意味着他们要关闭google.cn和在中国大陆的办公室。
这个决定确实很难下,但Google认为这样做的潜在意义非常重大,这完全是美国总部的考虑,而跟中国大陆的谷歌中国员工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已经非常努力的在做好足够成功的google.cn了。
我的个人看法:就上面的粗体字部分来看,我几乎可以确认,商谈不会有任何结果,几周后Google就会离开贵国了。再见,谷歌!
请大家和谐评论,我不想说再见谷奥……



Via NBC Bay Area and Google Blog
谁不怀念苏联,谁就没有良心;谁想回到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Woodu.ME--从零开始的博客生活

TOP

英文原文 /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對照版

來自Google官方部落格的訊息



1/12/2010 03:00:00 PM
A new approach to China

Like manyother well-known organizations, we face cyber attacks of varyingdegrees on a regular basis. In mid-December, we detected a highlysophisticated and targeted attack on our corporate infrastructureoriginating from China that resulted in the theft of intellectualproperty from Google. However, it soon became clear that what at firstappeared to be solely a security incident--albeit a significantone--was something quite different.

First, this attack was notjust on Google. As part of our investigation we have discovered that atleast twenty other large companies from a wide range ofbusinesses--including the Internet, finance, technology, media andchemical sectors--have been similarly targeted. We are currently in theprocess of notifying those companies, and we are also working with therelevant U.S. authorities.

Second, we have evidence to suggestthat a primary goal of the attackers was accessing the Gmail accountsof Chinese human rights activists. Based on our investigation to datewe believe their attack did not achieve that objective. Only two Gmailaccounts appear to have been accessed, and that activity was limited toaccount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date the account was created) andsubject line, rather than the content of emails themselves.

Third,as part of this investigation but independent of the attack on Google,we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 accounts of dozens of U.S.-, China- andEurope-based Gmail users who are advocates of human rights in Chinaappear to have been routinely accessed by third parties. These accountshave not been accessed through any security breach at Google, but mostlikely via phishing scams or malware placed on the users' computers.

Wehave already used information gained from this attack to makeinfrastructure and architectural improvements that enhance security forGoogle and for our users. In terms of individual users, we would advisepeople to deploy reputable anti-virus and anti-spyware programs ontheir computers, to install patches for their operating systems and toupdate their web browsers. Always be cautious when clicking on linksappearing in instant messages and emails, or when asked to sharepersonal information like passwords online. You can read more hereabout our cyber-security recommendations. People wanting to learn moreabout these kinds of attacks can read this U.S. government report (PDF), Nart Villeneuve's blog and this presentation on the GhostNet spying incident.

Wehave taken the unusual step of shar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attackswith a broad audience not just because of the security and human rightsimplications of what we have unearthed, but also because thisinformation goes to the heart of a much bigger global debate aboutfreedom of speech.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China's economic reformprograms and its citizens' entrepreneurial flair have lifted hundredsof millions of Chinese people out of poverty. Indeed, this great nationis at the heart of much economic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today.

We launched Google.cn in January 2006 in the belief thatthe benefits of increased access to information for people in China anda more open Internet outweighed our discomfort in agreeing to censorsome results. At the time we made clearthat "we will carefully monitor conditions in China, including new lawsand other restrictions on our services. If we determine that we areunable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utlined we will not hesitate toreconsider our approach to China."

These attacks and thesurveillance they have uncovered--combined with the attempts over thepast year to further limit free speech on the web--have led us toconclude that we should review the feasibility of our businessoperations in China. We have decided we are no longer willing tocontinue censoring our results on Google.cn, and so over the next fewweeks we will be discussing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basis onwhich we could operate an unfiltered search engine within the law, ifat all. We recognize that this may well mean having to shut downGoogle.cn, and potentially our offices in China.

The decision toreview our business operations in China has been incredibly hard, andwe know that it will have potentially far-reaching consequences. Wewant to make clear that this move was driven by our executives in theUnited States, without the knowledge or involvement of our employees inChina who have worked incredibly hard to make Google.cn the success itis today. We are committed to working responsibly to resolve the verydifficult issues raised.

Posted by David Drummond, SVP, Corporate Development and Chief Legal Officer



繁體中文 翻譯版
一種新方法來中國

1/12/2010 03:00:00 PM

2010年1月12號下午3點00分00秒


像許多其他知名組織,網絡攻擊,我們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定期。12月中旬,我們發現一個高度複雜的和有針對性的攻擊,我們公司的基礎設施,源自中國的導致盜竊知識產權的谷歌。然而,很快就清楚地知道在第一次出現是單純的安全事件-儘管是重要的一項-是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首先,這次襲擊不只是谷歌。由於我們的調查的一部分,我們發現至少有20等大公司,從範圍廣泛的業務-包括互聯網,金融,技術,媒體和化工等領域-也遭受了同樣的目標。我們目前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公司的通知,我們也正與美國有關當局。

第二,我們有證據表明,一個主要的攻擊目標是訪問Gmail帳戶的中國人權活動分子。根據我們調查,迄今為止,我們相信他們的進攻並沒有實現這一目標。只有兩個Gmail帳戶似乎已被訪問,而這一活動僅限於帳戶信息(如日期的帳戶已創建)和主題行,而不是自己的電子郵件內容。

第三,本次調查的一部分,而是獨立的攻擊谷歌,我們發現了幾十個賬戶,美,中國和歐洲的Gmail用戶誰是主張人權的中國似乎是例行訪問的第三方。這些帳戶還沒有被訪問的任何安全漏洞,通過在谷歌,但最有可能通過網絡釣魚詐騙或惡意軟件放置在用戶的計算機。

我們已經使用的信息從這一事件把基礎設施和建築的改善,加強安全谷歌和為我們的用戶。在計算個人用戶,我們奉勸人們有信譽的部署反病毒和反間諜軟件程序在計算機上,安裝補丁的操作系統和更新其網絡瀏覽器。 一直很小心,點擊鏈接出現在即時消息和電子郵件,或要求分享個人信息,如在線密碼。你可以看這裡了解我們的網絡安全的建議。人們想了解更多關於這些類型的攻擊可以閱讀此,美國政府報告 (PDF格式), 納爾特維倫紐夫的博客這個報告會,GhostNet間諜事件。

我們採取了不尋常的步驟交換信息對這些襲擊事件與廣大觀眾不僅因為安全和人權問題,我們有什麼發現,而且還因為這些信息轉到最核心的一個更大的全球性辯論的自由講話。在過去二十年裡,中國的經濟改革計劃和公民'的企業精神已取消數以百計的百萬人民擺脫貧困。事實上,這個偉大的國家,是在心臟許多經濟進步和發展的當今世界。

我們推出Google.cn在2006年1月相信,效益增加獲取信息的人在中國和更加開放的Internet抵消我們不舒服同意審查了一些成果。當時, 我們明確 ,“我們將仔細監測,在中國的條件,包括新的法律和其他限制,對我們的服務。如果我們決定,我們無法達到目標所確定的,我們將毫不猶豫地重新考慮對中國的態度。”

這些攻擊和偵察,他們發現-相結合,努力在過去的一年,以進一步限制言論自由在網絡上-已經使我們得出結論,我們應該檢討的可行性,我們在中國業務。我們已經決定,我們不再願意繼續封殺我們的結果在Google.cn,因此在未來數星期內,我們將與中方討論政府的基礎上,我們能夠運作一個過濾的搜索引擎,在法律範圍內,如果在全部。我們認識到,這很可能意味著必須關閉Google.cn,並可能同时关闭在中國的辦事處。

審查的決定,我們的業務在中國已經非常努力,我們知道這將有可能影響深遠的後果。我們要明確,這一舉措,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管理人員在美國,沒有知識或參與我們的員工在中國誰工作非常努力,使Google.cn成就的今天。我們正致力於負責任地解決提出的問題非常困難。

發布者 大衛德魯蒙德,高級副總裁,企業發展和首席法律官





簡體中文


一种新方法来中国
1/12/2010 03:00:00 PM 2010年1月12号下午3点00分00秒

像许多其他知名组织,网络攻击,我们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定期。 12月中旬,我们发现一个高度复杂的和有针对性的攻击,我们公司的基础设施,源自中国的导致盗窃知识产权的谷歌。然而,很快就清楚地知道在第一次出现是单纯的安全事件-尽管是重要的一项-是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首先,这次袭击不只是谷歌。由于我们的调查的一部分,我们发现至少有20等大公司,从范围广泛的业务-包括互联网,金融,技术,媒体和化工等领域-也遭受了同样的目标。我们目前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公司的通知,我们也正与美国有关当局。

第二,我们有证据表明,一个主要的攻击目标是访问Gmail帐户的中国人权活动分子。根据我们调查,迄今为止,我们相信他们的进攻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只有两个Gmail帐户似乎已被访问,而这一活动仅限于帐户信息(如日期的帐户已创建)和主题行,而不是自己的电子邮件内容。

第三,本次调查的一部分,而是独立的攻击谷歌,我们发现了几十个账户,美,中国和欧洲的Gmail用户谁是主张人权的中国似乎是例行访问的第三方。这些帐户还没有被访问的任何安全漏洞,通过在谷歌,但最有可能通过网络钓鱼诈骗或恶意软件放置在用户的计算机。

我们已经使用的信息从这一事件把基础设施和建筑的改善,加强安全谷歌和为我们的用户。在计算个人用户,我们奉劝人们有信誉的部署反病毒和反间谍软件程序在计算机上,安装补丁的操作系统和更新其网络浏览器。一直很小心,点击链接出现在即时消息和电子邮件,或要求分享个人信息,如在线密码。你可以看这里了解我们的网络安全的建议。人们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些类型的攻击可以阅读此,美国政府报告(PDF格式), 纳尔特维伦纽夫的博客和这个报告会,GhostNet间谍事件。

我们采取了不寻常的步骤交换信息对这些袭击事件与广大观众不仅因为安全和人权问题,我们有什么发现,而且还因为这些信息转到最核心的一个更大的全球性辩论的自由讲话。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的经济改革计划和公民'的企业精神已取消数以百计的百万人民摆脱贫困。事实上,这个伟大的国家,是在心脏许多经济进步和发展的当今世界。

我们推出Google.cn在2006年1月相信,效益增加获取信息的人在中国和更加开放的Internet抵消我们不舒服同意审查了一些成果。当时, 我们明确,“我们将仔细监测,在中国的条件,包括新的法律和其他限制,对我们的服务。如果我们决定,我们无法达到目标所确定的,我们将毫不犹豫地重新考虑对中国的态度。”

这些攻击Google.cn和侦察,他们发现-相结合,努力在过去的一年,以进一步限制言论自由在网络上-已经使我们得出结论,我们应该检讨的可行性,我们在中国业务。我们已经决定,我们不再愿意继续封杀我们的结果在,因此在未来数星期内,我们将与中方讨论政府的基础上,我们能够运作一个过滤的搜索引擎,在法律范围内,如果在全部。我们认识到,这很可能意味着必须关闭Google.cn,并可能在中国的办事处。

审查的决定,我们的业务在中国已经非常努力,我们知道这将有可能影响深远的后果。我们要明确,这一举措,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管理人员在美国,没有知识或参与我们的员工在中国谁工作非常努力,使Google.cn成就的今天。我们正致力于负责任地解决提出的问题非常困难。

发布者大卫德鲁蒙德,高级副总裁,企业发展和首席法律官




Edit by Guest. 2010/01/13 21:48 (+08:00)
谁不怀念苏联,谁就没有良心;谁想回到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Woodu.ME--从零开始的博客生活

TOP

http://www.google.org.cn/posts/h ... uncensored-web.html

美国政府对Google威胁退出中国市场的两条回应:
  • 希拉里敦促中国政府回应Google关于知识产权受到攻击的声明
  • 希拉里将会在下周发布一项新技术政策,以帮助全世界的人民访问自由的没有审查的互联网
中国政府对Google威胁退出中国市场的回应:
  • 正在搜集更多信息
  • 很难讲Google是否会退出中国,没人知道
Google的进一步回应:
  • 我们将在未来几天内与中国当局进行讨论
Google昨天在发表声明之前,就有跟美国当局联系,美国当局发言人PJ Crowley说:
每个国家都有义务,不管恶意攻击的用意是什么都要保持网络的安全性,这也包括中国。每个国家都应该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恶意攻击活动的人负刑事责任。
Via Yahoo Finance and guardian.co.uk



-------------

网友赴谷歌中国“非法献花”遭驱逐
2010年1月13日,谷歌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在博客中宣称,谷歌中国区业务可能面临关闭。当天上午,不少得知此变数的民众自发来到谷歌在北京清华园的中国办事处,逗留并献上鲜花表达留念与惋惜之情,然而不久即遭到科技园内保安的驱逐,并称民众献花的行为“未经批准”,是“非法献花”。

  只过了半天功夫,“非法献花”一词就蹿红整个网络,成为各大论坛贴吧的热点,更有甚者,百度百科、互动百科均已出现相关词条。有网友对此评论称,清华科技园保安口中的“非法献花”,让中国互联网从此又创造了一个继往开来的新词,将“非法”和“献花”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可见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观被怎样扭曲的时代。

  13号当日上午,不少民众自发来到Google中国办事处,并献上鲜花,表达对Google的惋惜,然而清华科技园(Google中国办事处所在地)的保安宣称他们的行为是“非法献花”,一个新的网络名词——非法献花——诞生了。  


 


也有网友评论称:中国最牛的不是“春哥”,也不是“曾哥”,而是“谷歌”。





via http://www.itxinwen.com/View/new ... 0-01-13-968832.html
via http://news.cb.com.cn/html/55/n-54355.html

[ 本帖最后由 最美我中文 于 2010-1-14 00:12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ゆき. 热度 +1 我不是因为没看懂才问的么?! 2010-1-14 00:17
谁不怀念苏联,谁就没有良心;谁想回到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Woodu.ME--从零开始的博客生活

TOP

- -然后百度就完全NX了。
❤    ヽ(*′∀`)ノ

TOP

不看....基本与我无关。而且我平时也不用谷歌...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TOP

平时搜索基本上就用google……虽然老大哥经常对我说百度知道……
然后……献花么……如果人不是很多就驱逐的话就太XX了……人如果太多的话还是可以理解……

TOP

我们班整天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来着..
Google你杯具了..百度君你要寂寞了[你滚


TOP

谷歌你好谷歌再见

国内搜索谷歌不如度娘
真要搜老外的东西还是得英文
结论是谷歌中国很尴尬,谷歌中国的员工很尴尬

反正我对谷歌没啥感情,最好天朝配合一下吊销掉执照得了,然后保留英文版链接。反正这种自以为很NB的公司连入乡随俗都不懂,做个啥业务呢
别提什么互联网开放性之类的,文化差异决定一切(人家老美能容忍白宫被攻占之类的艺术影视游戏作品,好吧我在说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不过你让天朝搞下孔孟试试?你让印度人搞下甘地试试?你让11区搞下天皇试试?另外MWF2在俄罗斯面临着禁售危险,不知现在如何),这种短时间不能消除的差异决定了今后将有大量诸如此类的矛盾冲突

外交部太给面子了,居然还回应了此事

我现在只担心百度一家独大,但同理根据互联网开放性这不可能,所以我不担心以后的搜索引擎会如何,再说还有擅长垄断的微软不是么

TOP

“根据互联网开放性”
外交部部长姜瑜也刚刚说了这句话。可是这话其实挺可笑的

TOP

互联网本身就不开放
不,不如说“过度的开放是一种限制”,就像过度的自由就不自由了
人家老美互联网也管的严,还攻击我天朝
反正capitalism本身就是个自私的文化,让谷歌捣鼓去,和我无关

别忘了我天朝民间高手,打遍天下无敌手啊
所以度娘更加不敢乱来,垄断很难

TOP

网友的言论不在乎一个Google,而是在于整个Web2.0,在于互联网的创新
或是说是Google的这次动作叫他们忍不了了。
这和百度无关,更和文化差异无关。
百度使他们讨厌是因为百度做搜索的不厚道
百度使他们热捧是因为百度有百科知道贴吧很方便
人们为了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服务者无可或非,也没什么人会因此对中国ZF开炮
所谓文化差异对一个公司的影响,的确按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就是得入乡随俗
可是问题在于入了谁的乡,随了谁的俗。就好像火热的一句话“你是为party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站稳,是因为具有独到的特色以及具有深刻的企业文化内涵。这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改变了,也就不是这个公司了。Google.cn在中国做的调整,应该说不算触其筋骨,但是另一方面的不依不饶才使得上演了此一出。
所谓百度是否会垄断。不敢冒言,实在话,中国人最常用的无非就是百度(根据PTB的统计,也是有2/3以上来自于Baidu),可关键的是Google是否会因此而被彻底的X在天朝之外?.cn如果完了,.com呢?想必时日不远。
国内的谷歌用户大多不仅仅用搜索,GMail,Adsense,GoogleEarth,也有不少人把代码托管在Code,把文档存储在Doc。这些给人们方便的东西用什么来替代呢?
我们的百度也是给人们提供了方便的知道、贴吧,他们喷的不是这些。
Google闪人带给网友的愤怒不仅仅是Google要闪,还有Twitter、FaceBook、youtobe……这个时代的代表们我们有的人甚至听都没听过就已经X了。
这不过是个导火索,引燃了那已经临界的忍耐而已。

TOP

实话只存在几分钟

啥时候官老爷们的落后封建思想没了这问题才有解,和创新无关
这群人觉得不可控制了,就要封杀来达到控制的目的,就这么回事


[ 本帖最后由 Ghostbird 于 2010-1-14 22:33 编辑 ]

TOP

堵永远不如疏。不再多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