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打印

[转]地震中感动人们的少年

[转]地震中感动人们的少年

因为最近一直在关心这个正太的事迹,所以一直在搜索跟他有关的新闻,这些消息都是从各处转来的。
以上。

绵阳北川县的灾情牵动亿万人的心,对幸存者的搜救仍在继续,我们的感动也随着来自灾区的影像不断延续。昨日,一幅来自北川县灾区的照片一经媒体刊出便迅速在网络上流传开来,照片中,被战士搜救出的小男孩躺在担架上,吃力地将右手举过头顶,向四周的战士敬着队礼。

不少网友认为,这是灾情发生后最令人感动的一瞬。

昨日,本报绵阳灾区报道小组记者在第一时间找到照片的拍摄者,请他讲述了感动背后的故事。
   
    杨卫华,绵阳晚报摄影记者。提起拍摄照片时的情况,老杨记忆犹新。
   
    5月13日上午7时许,杨卫华随着救灾部队进入北川。“经过强震,北川县城满目疮痍。我和救援队来到老县城,这里已是一片废墟。”搜救队迅速开始行动,搜寻幸存者,杨卫华一手握着手电筒,一手拿着相机,在废墟中大声喊话。
   
    “下面有人吗?如果听见请回答!”几声呼喊过后,杨卫华仿佛听见身旁的废墟下传来微弱的声音,他一面询问,一面搜寻着声音的来源。
   
    “叔叔,我在这里。”一个稚嫩的声音从地下传来。杨卫华判断出方向,开始用手电筒搜寻。
   
    “孩子,别怕。你看得见手电筒的光吗?”
   
    “我看得见。”
   
    杨卫华寻着声音,走到身旁的废墟前用手电筒一照。一个身着黄衣服的小男孩被压在一堆废墟下,幸运的是,一个卷帘门隔在砖瓦与孩子的身体中间,孩子似乎未受重伤。
   
    “别怕,叔叔马上救你出去。”说完,杨卫华立即招呼不远处的战士过来帮忙。
   
    杨卫华加上3名战士。4人仅用了半个小时,便成功搬开压住孩子的砖瓦和卷帘门,救援过程中,小男孩并未哭闹。
   
    被压在地下十多个小时,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实在太残酷了。在被战士抱起的一瞬,他开始大哭。战士们这才发现,男孩的左手小臂已经骨折,医疗队迅速赶来,在孩子的手上做了一个简易的夹板。开始包扎时,男孩突然停止哭泣,“叔叔,谢谢你们。”突然间,男孩冒出一句话。这时杨卫华得知,这个可爱的男孩名叫郎真(音)。
   
    包扎完毕后,战士们决定将小郎真送出北川县城,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他们从附近找来一块结实的木板,小心翼翼地将小郎真放在木板上。木板离地的一瞬,杨卫华的心猛地一颤。他看见,小郎真吃力地将右手举过头,向周围的战士敬了一个队礼。
   
    “出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敏感,我拍下了这张照片。孩子随后便被送出了北川县城。”杨卫华的叙述戛然而止。






照片中的两人是他的爷爷和奶奶


经典一瞬,想必大家都应该看到过这张照片

成都晚报

记者寻源

  这是北川孩子郎真

  这是一组被网友广泛转载和传播的照片。在这些照片的下面,网友们往往会写上这样的文字“向解放军敬礼的孩子,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一次又一次地看这张照片,网友们的眼泪似乎怎么也止不住。
照片的孩子到底是谁?他现在在哪里?他是否已经恢复健康?

  反复搜寻,记者终于找了这组照片原始的出处。
这是绵阳晚报摄影记者杨卫华在5月13日清晨所拍摄的,地点在北川县城。
孩子叫郎真,今年只有3岁。杨卫华的镜头记录下了北川县城灾后那令人痛心的场景,透过他的视线,我们看见的不仅仅是小郎真的队礼,还看见了小郎真的爷爷奶奶初见死里逃生的小郎真时失声痛哭的表情。

  网友感慨

  他让我们看到中国的希望

  在国内的各大论坛中,甚至,在国外大学的留学生论坛里,这张照片已经让不少人泪流满面了,每个人都在谈论,在振奋,“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这是我看过的最感人的照片,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就已经学会了感恩。尽管一只胳膊骨折,脸上沾满血污,但他纯净清澈的眼神却令人如此难忘。他只是千万个受难的四川孩子的缩影,面对大灾大难,他们坚强得令人吃惊,令人心痛,更令人佩服。”网友“木格措”在网上这样留言,他说,每看这张照片一次,他就会大哭一场。

“这个孩子令人心痛又自豪,他是四川人的骄傲,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网友“听说爱情回来过”说自己一面流着眼泪,一面在键盘上敲下了这些字。


那里的孩子特别的纯洁、质朴。去年,我旅游曾过灾去,每当我们的车辆经过路边的孩子们的时候,他们都会给你敬礼。
现在我只想问一声:孩子,你现在可好?




  市民猜测

  孩子行礼是为了感恩

  “这个队礼,是受灾群众对解放军、武警官兵最高的赞扬!”一位经常在阿坝等地出差的成都市民郭先生激动地说。他认为,小郎真之所以会行这个队礼,是因为他从小就被家人熏陶教育,要对帮助他们上学、生活的人感恩。
“在四川的很多地方,不少孩子都是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才得以入学接受教育,所以,那里的大人从小就教育这些孩子,要常怀感恩之心,每次看到来自外面的人、来自外面的车,都要站定,然后行少先队队礼,借此向众人表达他们的感恩之情。”
郭先生说,每当他看见那些正在敬礼的稚嫩面孔时,都会难掩激动之情,而这次,竟然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中再次看到了这样一幕让人无法不感动、不落泪的场面。

而在网上,记者也看到了不少网友持有与郭先生相同的观点。在众多网友和市民的留言中,记者还注意到,不少人都希望能再见一次郎真,见到他已经恢复健康后的活泼模样,听他说说自己为何要敬礼。

刚才再次打电话到了绵阳晚报社,电话是:0816-2236485。
  
  接电话的人是一个阿姨,她说,朗真现在没有事情,很平安健康,正处于观察期。我问她朗真现在在哪个医院,是北川医院吗?她说因为她不是跑一线的,不是很清楚。至于朗真的父母的情况,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他的爷爷奶奶都再。请所有担心朗真的人放心吧。


四川靠近藏区的地方,许多小朋友看见外地车从他们身边行驶过都会向车敬礼,让人感动。有机会大家去感受感受。

某北京网友留言:
郎真,我兄弟郎洪东的儿子,据说还好.但我现在还没联系上他.希望他没事儿.
记得两年前他妈妈来北京时候,我还给他买玩具呢.没想到他这么坚强.

中广网北京5月19日消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连线采访绵阳晚报的图片部主任杨卫华,讲述那些感人照片背后的故事。

  主持人: 在一张照片上,我们看到的孩子清晰的脸容,解放军正在给他喂水。我们联系了照片的拍摄者,杨卫华,很多人为照片感动,您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细节。

  杨卫华:好的,感谢大家对灾区的关心。5月12日,我作为一个记者第一时间到达了北川地震灾区,当时北川地震灾区余震不断,我当时是13日的早上7点随第一批救援部队进入了北川的老城区,我是摄影记者,我在寻找拍摄角度,想反映灾情照片的时候,意外的在瓦砾中听到了一个微弱的声音,寻着这个声音,我发现了小郎争(音),就是这个孩子。我和解放军战士一起把孩子救了起来。

  主持人:您知道这个孩子现在的情况吗?

  杨卫华:照片登出来以后,情况是非常危机的。这个县城是两山中间,余震不断。这个孩子在山体滑坡的最边缘,我们把孩子救出来以后,山体在继续垮塌。孩子的左手臂骨折,下撤以后我继续留在灾区,和这个孩子失去联系了。

  主持人:现在不知道他的下落是吗?

  杨卫华:我是五进灾区,反反复复,一直忙着抗震救灾的报道。特别是很多网友和关心他的人,我短短的时间接到了数百个电话,最远的电话是在纽约的一个先生打过来的,我也是想找这个孩子,昨天我跑了所有的医院都没有找到。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了他的名字,他叫什么?

  杨卫华:孩子救下来以后,我意外的遇到了他的奶奶。她奶奶说他是郎争(音)还是郎真(音)的。
   
   主持人:我们也通过广播寻找这位小男孩,他多大了?

   杨卫华:大约是三四岁,我们时间很匆忙,没有仔细的去采访和了解,匆匆忙忙的。这个孩子当时已经受伤了,已经送到了安全的地方,我们没有仔细的询问他。

  主持人:还了解孩子其他方面的情况吗?家人、父母是做什么的?

  杨卫华:据奶奶介绍,孩子的父亲是北山公安局的公安干警,妈妈是机关干部。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她的爸爸妈妈已经失踪,但是爷爷和奶奶在,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主持人:孩子的伤不是很重,是吗?

  杨卫华:他的左臂骨折,在废墟中被压了十几个小时,受惊吓了,现场的条件已经不允许我们继续检查他的伤。脸上和手上到处都有挫伤。

  主持人:你在现场看到他突然向解放军叔叔敬礼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

  杨卫华:这个孩子非常非常懂事,我们把他从废墟扒出来之后,我们安慰他,要坚强,要勇敢。我有一点葡萄糖水,我给孩子喝了一点,孩子振奋了一点。我们就给他包扎,安慰这个孩子,这个孩子说谢谢叔叔。我们找到一块木板把他抬出来,他说谢谢叔叔,举起右手向叔叔敬礼。我的眼泪都下来了,我感动得按下了快门,让我非常震撼。

  主持人:这张照片让很多人看了之后都感觉震撼,这么感恩的孩子,这么懂事的孩子,让我们很多人更加牵挂灾区的孩子。你现在在什么位置?你背后好像有直升机的声音。

  杨卫华:我现在绵阳市的中心医院,收治了地震灾区最重的病号,根据灾区的指示要转出去,我们聚集了上百辆救护车和志愿者。

  主持人:我们听到了救护车声音,从12日晚上到现在,您是五进灾区,每天都在灾区采访,看到了很多让人非常感动得瞬间,能不能说一两个最打动您的?

  杨卫华:我看到的许许多多感人的事,太多了这种事情。现在让我说,我能说个一两件。在地震第一时间我进入了北川县城以后,北川这个地方是分老城区和新城区,他们一说北川中学的新小区,山体垮塌以后,完全把这个学校所有的建筑压在山体下,没有任何一个建筑还留在地面上。我到这个地方之后,这个学校唯一的就校门口的旗杆没有倒,上面挂着我们国旗。鲜艳的国旗非常明显,当时我特别激动,我跑上去以后,看着校舍一片废墟,但是迎风飘着国旗,非常的震撼,一面没有倒下的国旗,给我这种鼓舞。

  主持人:您当时有没有把这个场面拍摄下来?

  杨卫华:拍了,我拍了,拍摄下来了,特别特别震撼。我第一时间到达北川一中的时候,我们的新闻记者到达现场和我们的志愿者和当时到达现场的部队,在第一时间,我们的记者已经不是在记录,而是和救援的人在一起救我们的孩子。因为在那个教学楼里压了太多的孩子。在救孩子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有人轻轻的拉我的裤腿,轻轻的叫我,叔叔救救我。我发现就在我的身边一个小女孩。当时是五六个孩子叠压在一起,我们从最上面的开始救起。大家没有带工具,都是靠手。我说你别着急,我们鼓励他,你要有信心,要坚强。大概一个小时以后,我的裤脚下又有人在扯我,那个时候小女孩已经说不出话来了,眼睛睁着,我特别着急,我没有办法。再过一会,她不拉我了,睁着眼睛看着我,再过了一会儿她的眼睛也闭上了。一个花季少女,在我的眼前,我救不了她(哭),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我应该去记录,但是所有人都在全力的在废墟中救人。这样的场面太多太多,特别特别感人。

  主持人:我觉得你刚才所讲述的这些一定也让我们的很多听众特别的感动,作为同行我们特别敬佩你。

  杨卫华:谢谢,这是我的责任。等一下,刚才有人告诉我,今天我们报纸登出来寻找小郎争(音),我们报纸登出来,7点多有人打进电话来,说郎争(音)已经转到外地治疗去了,有人说在九州体育中心看到了他的妈妈,现在正在设法联系他妈妈,再联系这个孩子。另外一个电话他们接了以后告诉了我。    

  主持人:太好了,我们这里也是通过广播告诉小郎争(音)的父母,请和绵阳晚报的图片部主任杨卫华联系,也可以和中国之声联系。谢谢你。

  主持人:杨卫华拍的照片,被很多人评为最感动得瞬间,这个敬礼是由衷的敬礼,是千万个四川孩子的缩影,面对大灾大难,这些孩子坚强得令人吃惊,令人心痛,令人佩服,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绵阳晚报
本报讯(记者 王鸿 /文 杨卫华 /图)

“我看到郎铮和她妈妈在某某医院……”。
昨(19日)上午10点半左右,接到电话的本报摄影记者杨卫华立即赶往医院,找到了正在办入院手续的郎铮母子俩。
杨卫华介绍,自本报刊登了寻找郎铮的消息后,上午7点开始,他的电话就一直在响。
尽管线索很零星,他仍然一个都不落下,因为他坚信,打进电话的人都是非常关心郎铮的。
“郎铮和他妈妈上了从三台到绵阳的出租车”,电话再次响起,这个线索引起了杨卫华的注意。
“此前,我找遍了在全市多家医院,都没有郎铮的下落。郎铮在地震中受了伤,如果到绵阳,他肯定会去医院”。
杨卫华拨通了全市多家医院的电话,请求医院协助本报寻找郎铮。
“当我看到郎铮时,心里非常激动,找了7天,终于找到了”杨卫华说,医院大厅里,郎铮被母亲吴晓红抱在怀里。
此时,吴晓红也因为在地震中,一支腿受了伤,但此时的她一心只想把郎铮治好,没有顾得上自己,以至于伤口感染,走路一瘸一拐,非常吃力。
怀里的郎铮,有些疲惫,面对伤痛,他依然很勇敢。
只有三岁半的他,一时还未认出眼前这人就是当天发现他并救出他的那位叔叔。
“只要看到郎铮安全,我就放心了”杨卫华关切的询问着郎铮的情况,这时,吴晓红才知道他就是儿子的救命恩人,不断言谢。
“叔叔,谢谢你”小郎铮认出来了。

在院方的协调下,郎铮很快办好了入院手续,并进行了全面检查。
目前,郎铮左手手臂已骨折,整个手臂无知觉,左手尾指和无名指部分截肢,头部与面部有挫伤。
即将为郎铮做手术的医疗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疗队都看过小郎铮吃力的举着右手向解放军敬礼的照片,深深的被他感动。
全队人员非常关心小郎铮身体状况,将会派出医疗技术最强的专家队伍为他救治。

吴晓红回忆到,地震发生后,她从废墟里艰难的爬了出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找郎铮。
她找遍了整个北川县城,问遍了她所见到的郎铮的同学和老师,都没有发现郎铮的踪影。
“我心里几度绝望了”,吴晓红听说有的伤病员已被送往了绵阳的医院,她又直奔绵阳,仍然一无所获。
一名老乡透露,曾在擂鼓镇看到郎铮被他爷爷背着。
如同看到希望的吴晓红又立即折回北川擂鼓。
“灾民已被撤离到绵阳的九洲体育馆”,几经周折,母儿俩终于相见了。

吴晓红说,照片刊登后,很多人都在找郎铮,她表示感谢。
同时她恳请所有关心他的好心人,给郎铮一个安静的治疗环境,先把他的伤治好。
据郎铮的母亲介绍,郎铮的父亲也有下落,她听灾民说,有人在小坝看见了郎铮的父亲,他仍坚持在救灾一线。
据悉,郎铮的父亲是北川县小坝镇派出所所长,由于通讯中断,至今没有联系上。




汶川地震后,郎铮被解放军某部官兵从北川县城幼儿园的废墟中救出,他的左胳膊骨折,目前正在接受治疗。郎铮对照顾他的解放军某部的医护人员说:“我也要当警察,和爸爸一起去救叔叔阿姨”。郎铮的爸爸郎洪东是北川县公安局的一名干警,地震后一直在北川县的深山中抗震救灾,没回来看过儿子一眼。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5-20摄


网友找到的4月23日的绵阳晚报

搜山!百余警民抓疑犯

本报讯(王万安 记者 黄志富)21日才出绵阳新华劳教所的宜宾市男子到北川县狱友家做客时,在一村民家盗走价值2000余元的腊肉后躲入山林,100多村民自发协助警方进行约一小时的围捕,终于将其人赃俱获。
  4月23日上午11时许,北川县公安局小坝派出所接到报案称,有一名外地男子盗窃小坝镇村民近百斤腊肉后,逃进沙坝村境内茂密的大山。小坝镇本来就地处大山区,与沙坝村相邻的几个行政村也同样在山上,大山面积很大而且林木丛生。仅靠几个民警,要在大山里抓嫌疑人,无疑是大海捞针。
  “发动群众,搜山!”派出所所长郎洪东经过分析后作出果断的决定,谁知没等干部和民警动员,几十个村民就手持扁担、锄头等自卫工具,自发参与了围捕搜山的队伍。不到半小时,闻讯赶来参与围捕搜山的村民就达到150多个,大家三五人一组,分别把守在出入大山的各个路口,把若大一个山头围得水泄不通。一场地毯式搜捕战就此拉开。
  2时10分许,郎洪东和几个村民搜至半山腰时,发现不远处的树丛中有响声,即上前查看,发现一男子躲在树丛里。该男子见了警察,爬起来想跑,一看村民怒目而视举着锄头,只好束手就擒。
  警方查明,犯罪嫌疑人杨涛(男,24岁),宜宾市高县江镇三角村人,18岁时因盗窃在浙江省判刑两年。2006年12月又因盗窃,被自贡市贡井区劳教一年半,2007年10月从自贡市转至绵阳新华劳教所,教所期间,杨涛和家住北川县小坝镇的黎某某成了好友。黎某某今年4月初劳教期满出所时,邀请杨涛解教后到自己家里作客,并留了联系电话。
  4月21日杨涛解教后,就去黎某某家作客。4月23日,杨涛随黎某某到小坝镇上赶场。上街后,因黎某某又回家拿户口去镇政府办新农合证,杨涛独自在街上溜达一阵后,窜至沙坝村二组村民漆某家行窃。见漆某家院内无人,房梁上挂了许多腊肉,心想鲜猪肉都要13元一斤,腊肉肯定更贵,就在漆某家找了一个背兜,将房梁上80多斤腊肉全部装进背兜,从漆某后门出去,顺山坡走了一段路后,因背上的腊肉太沉重,山路又陡,就把腊肉藏在山脚,用树枝盖住。藏好后,杨涛又怕腊肉被人发现弄走,就在藏腊肉的地方徘徊守护。过路村民见他形迹可疑,就上前盘问,做贼心虚,又是外地口音的杨涛还没回答几句,就破绽百出,这时候又看见从镇上出来几个人,朝他这个方向跑,误以为已被失主发觉的杨涛撒腿就往山上跑,结果露出原形,最终被搜山的民警和村民抓住。
  被杨涛偷走的腊肉共83.6斤,价值2000余元。24日,杨涛被北川县公安局刑事拘留。

注:此为与他父亲有关的消息,早期是证实其父亲确有其人的线索。

发得匆忙,没怎么排版,大家凑合着看。
他的真名是郎铮,其中几个错字都是因为当时匆忙只知道发音。
转载消息,错别字难免。

[ 本帖最后由 しずくの神殿 于 2008-5-21 18:18 编辑 ]

TOP

居然不哭不闹
此孩孩必能成大器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TOP